想要帶你去的地方───城市記憶工作坊:水交社的過去與現在

 

[espro-slider id=575]


 

台南水交社,歷經清代的墓葬區、日殖時期的海軍航空隊宿舍,到後來的中華民國空軍眷村,最後是面對都市更新的衝擊,可以說是近現代台南城市開發移民與戰爭移民的命運縮影。

貝淡寧(Daniel Bell)和艾維納.德夏里特(Avner De-Shalit)所著的《城市的精神》一書中,提到越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城市本身的特質越是重要;而一個城市的特質,從古典時期反映當權的政治價值觀,到當代表現的卻是「市民精神」——市民對其生活場所與歷史感到的都市自豪感。只要我們把耶路撒冷、北京、香港、京都、東京、柏林、巴黎、紐約、牛津、新加坡這些城市的名字列出來,台南在近現代史上所展現的城市特質與市民精神,就更引發我們探索的興趣了。

水交社的特殊移民社群樣態,累積了開發、殖民戰爭和內戰的近現代歷史,目前又因為都市更新計畫,而發生了劇烈的改變。因此,在水交社文化園區的未來規畫上,我們更需要對水交社與台南城市生活的過去與現在,從城市精神的層面,透過當代藝術家的引導,漸次梳理其中的複雜關係,重建城市的社群對話。


四天的工作坊,第一天下午是記者會發佈、藝術家與住民的工作坊見面會與座談會進行分組。第二天安排由水交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的社區歷史認識與空間踏查活動。第三天上午至第四天上午進行分組活動。第四天下午做總結的呈現與討論。
所謂的「想要帶你去的地方」,就是希望學員與參與的社區居民可以主動帶領主持藝術家,用屬於自己的社區角落、屬於自己的記憶照片、屬於自己的城市地點,帶著三位藝術家去「想要帶你去的地方」,增進主動活性的對話交流。
本工作坊分別由3位藝術家各以1個子題進行,每個子題以15位學員為上限,3組共計45人,學員報名時將會填寫3個子題的分組志願表,工作坊前將會於6/20(六)晚間6點前,公布錄取組別名單。
本工作坊邀請任教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知名的國際攝影家與2016愛知三年展策展人港千尋,特別擅長於處理城市精神與城市的記憶;也邀請了沖繩建築家真喜志好一,他是沖繩大學校舍、佐喜真美術館的設計師,他特別關注沖繩的公共建築、社區精神與基地問題;同時,我們也計畫邀請知名攝影師陳伯義,一同帶領學員實地取景,為城市記憶創造更為活潑的普羅視覺形象。


【第一日工作坊 公開活動】

地點:志開國小 視聽教室(臺南市南區南門路232號)

2015年6月27日(六)活動行程:
此日為公開活動,將由入圍2015年台新獎藝術家陳伯義老師將帶來驚豔的攝影作品–「十年前的水交社模樣」攝影發表,本工作坊講師陣容強大,錯過可惜~~~不需要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參加~~~

13:30~14:00 /學員報到
14:00~15:00 /記者會暨陳伯義「十年前的水交社模樣」攝影影像發表
15:15~17:15 /「想要帶你去的地方——城市記憶工作坊:水交社的過去與現在」座談會
主持/龔卓軍/策展人
引言/水交社居民(工作坊成員)、陳伯義、港千尋、真喜志好一
回應人/楊佳璇、賴依欣、黃思農
開放討論時間
分組事項報告/陳伯義、港千尋、真喜志好一


 

港千尋(Chihiro Minato)

港千尋

1960年神奈川県生まれ。写真家・著述家。多摩美術大学部情報デザイン学科教授(映像人類学)。早稲田大学政治経済学部卒業。2013年より国際交流基金事業委員を務める。群衆や記憶など文明論的テーマをもちつつ、研究、作品制作、展覧会、出版、キュレーション等、幅広い活動を続けている。著作『記憶—創造と想起の力』(講談社,1996)でサントリー学芸賞、展覧会「市民の色」で伊奈信男賞を受賞。2006年に釜山ビエンナーレ共同キュレーターを、2012年に台北ビエンナーレ共同キュレーターを務める。2007年にはヴェネツィアビエンナーレ国際美術展日本館のコミッショナーも務めた。2014年8月1日には、2016年愛知トリエンナーレ「虹のキャラヴァンサライ:創造する人間の旅」の芸術監督に就任した。

1960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寫真家・作家。現任多摩美術大學大學部資訊設計學系教授(影像人類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2013年開始擔任國際交流基金事業委員。秉持著群眾和記憶等文明論式的主題,大幅度的在研究、作品製作、展覽、出版、策展等廣泛的領域中持續不斷活動著。以著作《記憶—創造與想起之力》(講談社,1996)獲得三得利學藝賞、以展覽「市民之色」獲得伊奈信男賞。2006年擔任釜山雙年展共同策展人,2012年擔任臺北雙年展共同策展人。2007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國際美術展日本館的總監督。2014年8月1日,就任2016年愛知三年展「彩虹的商隊旅社:創造人類之旅」藝術總監一職。


 

陳伯義 Chen Po I

 BB陳伯義 / 1972年生於嘉義、現居於台南
同時攻讀水利及海洋工程博士學位的陳伯義,是個不折不扣的跨領域工作者。他的攝影創作總是以冷靜的態度,來拍攝承載著過多記憶的遺村場景。透過陳伯義的攝影,我們可以清晰的觀察到牆面所遺留下來的痕跡;而藝術家近期的「紅毛港」系列,則是嘗試透過結合文件、遺跡物件的展示,來發展出關於紅毛港拆遷和聚落史的敘事空間,並以此系列作品,入圍2015年 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

個展
2013
「紅毛港遷村實錄-家」,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莫拉克」,清大藝術中心,新竹;海馬迴光畫館,台南,台灣
2012「石人」,月光小棧,台東,台灣
2011「窗景」,八樓當代藝術空間,台北,台灣
2010
「窗景」,海馬迴光畫館,台南,台灣
「失憶的歷史‧竹籬笆日記」,成功大學藝術中心,台南,台灣
2009
「起」,102藝術空間,台南,台灣
「行走在消逝之中」,就在藝術空間,台北,台灣
「失憶的歷史.竹籬笆日記」,海馬迴光畫館,台南,台灣

重要聯展
2014
「兩岸青年藝術家在誠品╱台北:拾荒花園」,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家—紅毛港,勿忘我」,駁二C5倉庫,高雄,台灣
「非常迪斯可」,駁二 C4倉庫,高雄,台灣
「所在:台灣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台灣書院,紐約,美國
「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展」,大會堂,香港,中國
2013
「NG羅曼史」,TKG+耿畫廊,台北,台灣
「『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台日韓協力計劃」,政大書城,台南,台灣
「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台灣;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中國;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發現典藏系列─打卡:跟著藝術家去旅行」,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2
「複寫記憶-影像作品典藏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漫遊島城」,齁藝術空間,台南,台灣
「台灣報到-2012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藝術」,高雄市立美術館,高 雄,台灣
「大理國際攝影節」,大理,中國
「石人」,新西伯利亞市立美術館,俄羅斯
「廣播早操」,海馬迴光畫館,台南,台灣
「鏡觀世紀台北」,台北攝影中心,台北,台灣


真喜志 好一(Yoshikazu Makishi)

真喜志 好一Yoshikazu Makishi

日本建築家,沖繩佐真喜美術館建築師
1943年沖縄県那覇市出身。1968年、神戸大学大学院修士課程修了後同大学工学部助手。大学在任中は構造エンジニアとして、当時関西の著名な建築家作品の構造をいくつか担当する。1972年に沖縄に戻り、沖縄開発庁沖縄総合事務局に勤務。1976年、同庁を退職し、那覇市に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会社建築研究室DIG and PILE(DAP)を設立。主な建築作品は沖縄大学校舎(1、2、3号館)、沖縄キリスト教短期大学校舎(1991年度日本建築学会作品賞)、佐敷町文化センター・シュガーホール(1996年度日本建築学会作品選奨)、佐喜眞美術館、壺屋焼物博物館、那覇市識名児童館などがある。ここ数年、沖縄環境ネットワークなどの市民運動に深く関わる、辺野古米軍基地反対運動に全力に力を入れる。

1943年出生於沖繩那霸市。1968年取得神戶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在同一大學工學部擔任助手。在神戶大學的任職期間以結構工程師的身份任命當時許多關西地區著名建築師作品的結構工作負責。1972年回到沖繩,任職於沖繩開發廳沖繩綜合事務局,1976年辭去該職務,在那霸市成立建築設計事務所以及有限公司建築研究室DIG and PILE(DAP)。主要的建築作品有沖繩大學校舍(1、2、3號館)、沖繩基督教短期大學校舍(榮獲1991年度日本建築學會作品賞)、佐敷町文化中心・SugarHall(1996年度日本建築學會作品推薦獎)、佐喜真美術館、壺屋燒物博物館、那霸市識名兒童館等等。近年來,深入與沖繩環境相關的市民運動連結網絡核心,全力投入邊野古美軍基地的反對運動中。
(日文翻譯/呂孟恂)